試著改變目前和兄弟姊妹相處的模式:
給對方更多分享空間
兄弟姊妹常常因為太過熟悉,不知不覺養成說話「打槍」的習慣,還沒有把對方的話聽完,就先下結論。例如:「姊,我今天去逛街的時候…」「你又跑去亂花錢,真是死性不改。」這種對話因為缺乏空間,很快就結束,或者引起爭吵。
其實,很有可能對方要說的是:「姊,我今天去逛街的時候,有看到你喜歡的那種褲子…」
如果你等他說完,或者問清楚他想表達的,對話就可以延續下去,說不定還會越說越愉快,大大增進了感情。
不翻舊帳,拋下前嫌
兄弟姊妹因為個性不同,相處時間長,加上父母難免有偏愛,日積月累容易出現嫌隙。如果一有不合就翻舊帳,更容易增加感情的裂痕,時間一久,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。
所以,
當對方的行為或言談激起你不好的回憶時,不要馬上翻起舊帳,盡量就事論事,例如你說:「這件事你可以自己做做看,不會再問我!」就比說:「你就是太依賴我了,到底要我幫你幾次才行,上次我幫你還被你嫌… 」好多了。雖然心中對彼此有許多不滿,可是不斷翻舊帳,不但不能增進情感,還會加深自己對手足「不好」的印象,強化怨恨的情緒,弄得自己更不開心。
大的不要教小的,小的不要依賴大的
雖然兄弟姊妹相處,不一定是年紀小的依賴年紀大的,有時候還會相反,不過往往哥哥或姐姐會變成父母的「複製版」,開始對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「碎碎唸」,本來是玩在一起,笑聲不斷的關係,不小心就變成「教育」弟弟妹妹的情境,其實哥哥姐姐們可以放鬆心情,不要時時刻刻都有教育的壓力,或者一定要表現的比較懂,
偶爾回到小時候玩笑打鬧的情境,也是一種幸福。
至於依賴的那一方,並不需要強迫自己一下子完全獨立,但是請對方幫忙的時候,別忘記責任還是自己要承擔,對方幫不上忙的時候,也要欣然接受喔!
不需要比較
為了打破父母愛拿子女比較的魔咒,兄弟姊妹之間應該先放棄比較,欣賞彼此的優點,享受個性不同的互補效果,與其在家中樹立「敵人」,不如在家中建立同伴,讓你回家以後感覺更溫暖,更有支持的力量。
拉近距離的具體行動:
讓一下
不要老是擔心自己吃虧,偶爾讓一下對方,或者把東西主動分享,對方會很開心喔!
介紹朋友
長大之後,彼此的世界難免越離越遠,趁著還在一個屋簷下,多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兄弟姊妹認識,拉近彼此的世界,不知不覺中話題也變多了。
表達關心
不用過分熱情的問候,只要一句:「天冷多穿一點。」讓兄弟姊妹覺得你有注意他,不是把他視作理所當然,或者隱形人,彼此的關係就會更好了。
其實,在年輕的時候,不小心太專注自己的社交圈或課業,忽略和手足之間的感情,時間久了,彼此就生疏了。本來是可以
相互支持陪伴一輩子的家人,過了一個年紀沒有好好相處,就會變成疏遠的陌生人,連開口聊天都沒有話題,這樣平白無故失去重要的情感支持,實在太可惜了。所以,現在就開始拉近你的手足之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