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像一下,你參加過忍者食堂活動,你一手捏QQ包子、一手握拳決定這次要不一樣,要和爸媽好好溝通自己對考完選校的想法。結果話才說一半,就被爸媽打槍;你想起
<嫑嫑吵吵冰>提醒
「先傾聽,再溝通」,你耐著性子聽完爸媽的話,他們卻不接受你的說法,結果又是一來一往的爭論,甚至後來爸媽不想溝通,你也失去好好說話的耐心。

此時的你感到疲憊又挫折,明明已經處理好自己的情緒、耐心傾聽,鼓起勇氣表達了想法,結果卻不如預期,爸媽不接受我的想法,也不願意好好溝通,這種挫折感像是我這個人被否定,令人感到沮喪、無奈、又有點憤怒。
就在你心情正不好的時候,好友傳來一部搞笑的影片跟你分享,並期待你也能給他一個好笑的回應,但此刻你的心情,只想罵人;班上新轉來的同學傳了FB交友邀請給你,但你並不想加他好友,也不想造成尷尬,只好先放著假裝沒看到;跟男友/女友吵架時說出真心話,表面上看起來沒事,心裡卻難以接受,好幾天不想說話;爸媽隔天突然心情很好的想找你聊天,但你卻還在氣頭上只想回房間上網做自己的事......。
你曾遇過上述這些狀況嗎?就在自己握拳下定決心改變時,所有超乎我預期的事情一件件的發生,難道是這個世界在跟我做對?

其實,
人就是如此的有限:有限的能力、有限的喜好、有限的想法,即便我們從爸媽那裡嚐過被拒絕的滋味,在某些情緒不好的時刻,我們似乎也理所當然的扮演拒絕他人的角色:拒絕同學的邀請,拒絕好友的真心話。因為在自我情緒還未理清楚前,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先升起防衛心、停止對話、疏離關係,而每個人預備好溝通的時間點都不同,即便我已經準備好,也對對方抱持著期待,還是有可能因為時機不對,而被狠狠拒絕。
了解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,我們才能同理彼此的有限,選擇用柔軟理性的態度面對溝通不順利、被拒絕的狀況,然而這需要
不斷地練習,沒有人生來就能坦然面對被拒絕;鼓勵你從身邊真心相待的一兩個朋友開始彼此練習,就算被拒絕,也不要輕易放棄,從現在開始培養「被拒絕的勇氣」吧!